| 据印度媒体报道,在公开场合印度空军司令辛格痛骂“光辉”战斗机的制造商,曝光两个惊人事实,也暴露了印度空军的真实水平。 其一,辛格表示对“光辉”战斗机制造商失去信心,反映了印度军方和军工企业之间存在的巨大矛盾。 
【印度空军司令辛格】 其二,辛格称此前在航展上所谓的“光辉”MK1A战斗机只是“徒有其表”,本质上就是普通的“光辉”战机换皮,用于在航展上表演。 辛格的这番表态,可以说反映出印度军方中对本国军工企业的累积不满,特别是对负责“光辉”战斗机项目的印度斯坦航空联合体而言,这无异于是一次重击。 辛格直接将该项目的拖延归咎于印度斯坦,这种公开的指责充分揭示了印度军方与国有军工企业之间长期以来的紧张关系,而印度政府在协调两者关系上的不足,使得这种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通过军方高层的口径浮出水面。 更为关键的是,这种不满并不仅仅局限于军方的情绪表达,而是反映了印度国防工业整体的执行力不足。 
【印度国产战斗机】 其项目进度无止境的延误背后,是整个研发生产流程的低效与混乱,尽管辛格提到发动机交付是造成拖延的原因之一,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印度在项目管理上的缺陷和责任推诿。 没有明确的领导和协调机制,使得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整个项目如同在泥沼中挣扎。 此外,长期的拖延让印度建立自主国防能力的梦想显得遥不可及,虽然印度在国际场合上不断喊着要实现武器装备的自主化,但现实是,随着本土研发的缓慢和不确定性,印度的国防计划可谓是难以为继。 细究印度军工企业的问题,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执行力的欠缺,还有组织结构的僵化。 印度军工体系内的官僚主义让决策链条冗长复杂,任何市场需求或技术更新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更不用说,技术瓶颈依旧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尽管印度在努力实现技术独立,但在核心领域如航空发动机方面仍然依赖进口,削弱了其整体项目的自主性与可控性。 
【印度军工相对落后】 面对这些挑战,印度不得不重新审视其自力更生的国防政策,或许需要更加开放地拥抱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以加快军事现代化的步伐。 然而,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如何在自主可控与对外开放之间找到平衡,避免重新掉入依赖的陷阱。 总而言之,印军司令的公开批评是对印度未来军事发展提出的严峻考验,如果印度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全面改革,将可能在追求其“大国梦”的道路上遇到更多的坎坷与挑战。
|